编号
809
中文名
黑短脚鹎
英文名
Black Bulbul
拉丁名
Hypsipetes leucocephalus
IUCN红色名录等级
LC
国家保护动物等级
-
CITES
-
目
雀形目
科
鹎科
目录
1 体长
2 生境
3 鸣声
4 识别
5 分布
6 迁徙
7 参考文献
8 相关照片
9 相关视频
10 相关链接
体长
23.5~26.5 cm
生境
繁殖期活动于海拔500~ 3000m的常绿阔叶林、混交林、林缘地带等;非繁殖期下迁至低山、平原地带游荡,常活动于低山的阔叶林、混交林、次生林及公园绿地,偶至海岛。
鸣声
求偶时,雄性会发出带鼻音的鸣唱“snyurkhwit”;鸣叫为高亢而略尖锐的“nyurk”声或“nyeeer”声,似羊叫。
识别
中型黑色鹎。尾略分叉,喙、跗跖和虹膜亮红色。部分亚种头部白色,西部亚种体羽前半部偏灰色。与丝光椋鸟的区别为胸部和背部色深。幼鸟偏灰色,并具略平的羽冠。
分布
印度、中国南部、缅甸和中南半岛。在中国为山地常绿林中的常见鸟,psaroides亚种为西藏东南部留鸟,ambiens亚种见于云南西北部,sinensis亚种见于云南西南部,stresemanni亚种见于云南北部,concolor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,leucothorax亚种见于华中,perniger亚种见于广西南部和海南,nigerrimus亚种见于台湾,指名亚种见于华南和东南的其他地区。
迁徙
参考文献
相关照片
相关视频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