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上图我们看见,在《张黑女》中,几乎所有“土”旁都加了一点。那么,是不是只有在这个碑中才出现的独特现象呢?通过查阅资料,侠客发现在历朝历代碑帖中,“土”字加一点的现象非常普遍。
问题又来了!古代没有袁隆平,不可能吃饱了撑的,平白无故加一点。
我们从《说文解字》来看:
“土”地之吐生物者也。二象(天地)地之下,地之中物出形也。
土和士的象形
在曾良先生的《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》中这样解释,侠客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。大意是:
“土(tu)”字加一点是为了与“士(shi)”字区分。因为在当时手写的情况下,很容易将二者弄混淆,以免造成误会。在《史晨前后碑》中,土地的“土”一定要加一点,而不加点的“土”和“士”是同一个字。
如今,很多人认为“民”字加一点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。其实在魏碑中,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带“民”的字都会加一点。然而,在隶变的过程中,这一点逐渐消失。
就我国目前人民币上采用的魏碑体“中国人民银行”中的“民”字,没有加一点,这是因为简化过后的原因。而在民国初年盛行袁大头上,竟然有一点。
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,国家的分裂致使大量的异体字(俗字)泛滥,加上隶变,有的字高达几十种写法。仅仅通过一个“土”字,我们会发现,这些异体字并非臆造,均有出处。随着后来国家的逐渐统一稳定,这种异体字也在逐渐消失... ...
问题
为何魏碑中的“墓”字中“土”部基本上都会加点?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